close

(優活健康網編輯部/綜合整理)當孩子做出「放肆」的回答,身為父母的我們首先當然會感到傷心憤怒,因為我們的規定或禁令通常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。只可惜孩子往往看不出我們那句「不行」背後的好意,儘管我們費盡唇舌去解釋,孩子還是認為那很蠢,於是就對我們說出一些直率傷人的話語,使我們火冒三丈。我們也許會覺得孩子不愛我們,也害怕這種放肆顯示出我們的親子關係有著更深層的問題。聽起來放肆的回答,就像置若罔聞和挑釁一樣,是孩子的一種策略,想告訴我們某件事。只可惜這不是個好辦法,因為它往往會傷害到別人。傷人之處主要在於我們在那一刻會覺得孩子不夠尊重我們。遺憾的是,由於身為父母的我們通常也沒有學到更好的辦法,因此往往做出同樣傷人的回應。然而,當孩子說「笨蛋媽媽!」,他們究竟想要表達什麼呢?在此我們將列出孩子常對爸媽說出的一些侮辱話語,並且試著加以翻譯,也將針對父母通常會做出的反應加以分析,並且思考這些反應會讓孩子有什麼感受,然後將提出協助性的回答,也許更能夠讓我們打破這個彼此傷害的惡性循環。在此我們要特別強調,我們並不想用書中所舉的例子來評斷任何人或是令任何人感到不安。如果您在家長所說的那些話裡看見了自己,您也不必感到絕望。每個家長肯定都曾說過類似的話語,我們自己有時候也會未經思考地脫口說出一、兩句。我們的用意在於讓大家更敏感一點,意識到某些話語在聽者耳中的意義可能不同於說話者想表達的意義,而這些無心的話語可能會很傷人。因此,身為父母,我們應該試著在使用言語時更加謹慎,如果我們能以身作則,孩子就也能學會在溝通時不使用暴力。「Blah blah blah」聽在父母耳中:「我才不管,我根本不要聽你說話。」孩子的意思其實是:「媽媽,妳罵得太多了。妳一直在唸我,雖然我早就明白了妳想要我做什麼。別再說了,我已經感覺很糟了,就算我沒有表現出來。為了在妳面前保住面子,至少稍微表現出一點自我主張,所以我說『blah blah blah』,這樣妳的感覺就也會有點糟,跟我一樣。」爸媽回答:「你給我小心!你最好別再打斷我!」孩子聽到的是:「你再這樣,我就不愛你了。這是你想要的嗎?」爸媽這樣回答會比較好:「我大概是罵你罵得太多了。好吧,有可能是這樣。我只是因為浴室裡被弄得亂七八糟而生氣。現在我會先做個深呼吸,再數到十,也許我就會覺得好過一點。在那之後,我們要一起讀一本書嗎?然後我們可以一起去把浴室整理乾淨,同意嗎?」為什麼呢?小孩子非常擅長回應和模仿父母的行為。如果孩子摀住耳朵,用「blah blah blah」來回答,那麼明智的做法會是好好去聆聽,因為在許多情況下,身為父母的我們的確罵得太快、太久,或是太大聲。孩子的回應固然是沒有禮貌,但是可以在童年的過程中慢慢改善。因此,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是嘗試在內心後退一步,跳脫出來觀察這個情況。事情真有那麼糟嗎?我們那樣罵孩子是合理的嗎?如果我們發現自己的責罵的確太過火或是不公平,那我們也可以坦然告訴孩子,或許也可以道個歉。身為成年人,如果想要表示出我們明白自己反應過度了,一個有趣的好辦法是讓這個情境「倒帶」一下。就像我們可以把一部影片倒帶,把一幕戲再看一次,在真實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對孩子說:「等一下,事情現在進行得不太順利,我但願自己剛才做出了不同的反應。等一等,讓我倒帶回去,再試一次。」然後我們可以誇張地轉動眼珠,發出倒帶的聲音,倒著走出門去,等個一分鐘,再正常地走進來,然後對這個情況做出不同的反應。「媽媽是笨蛋!」/「爸爸是大便!」父母聽到的是:「我討厭你不准我做這件事,除非你允許我做,我才愛你。」孩子的意思其實是:「我聽見你說不行,而我氣你這麼做。在這一刻我覺得你是個笨蛋,希望你會說『好』。我討厭當個小孩,必須聽從你說『不行』。你妨礙了我想做的事,我覺得這實在很討厭。但我當然還是愛你。」爸媽回答:「笨蛋爸媽就有笨蛋小孩!笨蛋爸媽也不會讀睡前故事給小孩聽。」孩子聽到的是:「你自己是個大便小孩。你說這種話,我就根本不喜歡你了,也不會讀睡前故事給你聽。」爸媽這樣回答會比較好:「你生我的氣,因為我說了『不行』。這我能夠理解。不行就還是不行,但是我了解你為什麼生氣。」為什麼呢?孩子還沒有足夠的詞彙,還無法用別種方式來表達他的失望,除了用「笨蛋媽媽」。如果成年人也用傷人的話語去回答,那就失於幼稚。畢竟我們在人生中已經學到「以牙還牙」從來就無法使情況緩和下來。單純只是把孩子的傷人話語翻譯出來,就幫助了孩子在將來能使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他的惱怒。同時我們也對孩子的怒氣表現出理解,讓孩子知道他可以放心地表達出各種情緒。但我們仍然要明確地說「不行」,否則孩子就會認為他這個策略成功了,並且在腦中儲存下來。「那你就不再是我的朋友」父母聽到的是:「如果你不准我去做這件事,我就跟你斷絕關係。」孩子的意思其實是:「我實在很生你的氣,所以我說出了我最強烈的威脅。其實我當然還是希望你是我的朋友,但是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辦法能表達出我有多難過,因為你不讓我去做那件事。我很失望,真的很生氣。」爸媽回答:「我也不必是你朋友,我是你媽/你爸。」孩子聽到的是:「哈哈,你說這種話根本就不會讓我生氣。我沒聽到你氣我替你設下界線,只聽到你想要傷害我,所以現在我也反過來傷害你:在這一刻你想跟我斷絕關係,因為你生我的氣,但是這根本做不到,因為我永遠是你媽媽/爸爸,永遠會替你設下界線。活該!再說,媽媽/爸爸和朋友本來就不一樣。」爸媽這樣回答會比較好:「好吧」(用同情的目光看著孩子,表示出我們理解他有多生氣),或是「你現在真的很生我的氣,是吧。」為什麼呢?孩子要把誰當作朋友是孩子的決定。母親也可以是朋友,但是孩子在這一刻不想把媽媽當作朋友,這我們也得要接受!成年人不該因為孩子把友誼收回而覺得受到侮辱,再加上孩子想表達的其實是另一種意思。最好是給孩子做個好榜樣,讓孩子學會在幼稚園裡碰到朋友做出類似威脅時能冷靜地處理。孩子的粗魯反應其實只是一種瞬間的情緒激動,再加上一句未經思考、轉眼就不再有效的話語。如果我們能夠看清這一點,就能向孩子顯示出他無須對這種話語感到害怕。我們可以輕鬆地接受這些話語,並且等待那場情緒風暴過去。「我偏不要──算你倒楣」父母聽到的是:「你根本管不到我。如果我不想做,你說得再久,我也不聽。就這樣。」孩子的意思其實是:「現在你知道每次我想要做某件事而你不准的時候是什麼感覺了。現在你有求於我,而你也得不到。現在你知道那種感覺有多糟了,在這一刻我覺得自己握有了一點權力。」爸媽回答:「如果你現在不馬上去做,你就要倒楣了……」孩子聽到的是:「我的權力比你大得多,而我也會加以利用──如果你現在不馬上照我說的話去做。不要讓事情走到這一步,聽見了嗎?」爸媽這樣回答會比較好:「是啊,如果你現在不做這件事,我就真的很倒楣。我不想強迫你,但是我覺得你……(去刷牙)這件事很重要,不然我擔心……(你會有蛀牙)。我們可以怎麼做,來讓我們兩個人都覺得好過?你有什麼主意嗎?」為什麼呢?承認自己因為不想對孩子施壓而無計可施並不丟臉。仔細說明我們究竟為什麼想要孩子去做某件事,並且請求孩子一起來替這個僵局找出解決之道,往往會引出意想不到而又實際可行的答案。在這種時候,家長必須行使「保護孩子的權力」。不管是在吃飯、睡覺、上廁所或是在衣物的選擇上,我們雖然很贊成讓孩子自我調整,但是基於前文中對孩子大腦特性的描述,我們也深信要讓孩子自行決定看電視的時間超出了孩子大腦的能力。(本文摘自/可以把他塞回肚子裡嗎?:要解決孩子的脾氣,先安撫自己的怒氣!一本寫給全天下崩潰父母的情緒教養指南!/平安文化出版)


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
. . . . . . . . . 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dkitecn706631 的頭像
    mdkitecn706631

    真人荷官www.s9uu6.com

    mdkitecn7066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